2010 與2011  連續兩年榮獲全球最佳餐廳。noma 擊敗了以分子料理聞名的西班牙餐廳 elBulli,位於哥本哈根的丹麥的Noma餐廳是以採集料理為特色,主廚 Rene Redzepi 曾經待過 elBulli ,但是在 Noma, 他執著於採用當地的食材,包括苔蘚、地衣等特殊植物都會出現在料理之中。noma 是以採集料理著稱,noma有四、五位「食材採集人」,包括Rene Redzepi 在內,每天花幾小時在海邊、野地尋找蒲公英、紙莎草等,將別人眼中毫無價值的花草植物變為美食。為了深入了解植物的特性,他向生物學家、食物研究者求教,甚至軍方野外求生手冊也納入參考。

noma 能夠如此受到美食家如此青睞,最大關鍵應該是在於兩項特色「 環保 」與「在地」,採用當地的食材,將之做最大利用,再加上精湛的廚藝,不但符合世界潮流,又具有當地特色。而從這個角度來觀察它的室內設計,你更會有深一層的體會。 

noma 的空間設計是由 Space copenhagen 所操刀,炫麗絕對不會是你第一眼看到noma的感覺。餐廳是由碼頭旁的航運倉庫改建而成。外觀非常樸實,舊有的外觀,加上整修過的鐵件門窗,簡潔、乾淨,線條清晰,進入室內之後可以見到木地板,木樑木柱,還有獨特的圓形窗戶凹槽造型。整個空間就如同18世紀時期的倉庫沒有太多的修飾,在挑選桌椅家具上,Space copenhagen 則企圖為經典的空間增添一些現代的元素,呈現北歐的獨特氣質與氛圍。一種既保存著傳統因素又不乏現代感的表達,二者和諧地相互襯托,創造出一種新的北歐風格餐廳。

撇開設計師的專業,一個空間為什麼吸引人想待下來,甚至多來幾次,是因為「舒服感」,很多室內設計,花招百出,卻不見得耐看,有時比餐點更搶眼,也就是設計過頭,讓人覺得~ 見識一次就夠了。台灣的許多餐廳,著重空間造型,表面的包裝,行銷口號總是, 紐約的品味、法國的時尚,而這樣的空間,只會引起人們一開始的新鮮感,但是時間一久,人們很快失去興趣。 

Space copenhagen 在一些訪談中,談到了自然而然產生的「歸屬感」,他們的設計是與餐廳一體的,內斂的,緊緊的得抓住了在地的精神。noma 餐廳的成功,我相信在空間設計上的功力也功不可沒。

=> Spacecph

待續~

chiah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ource: vonbi.cmyk.ee via Chia on Pinterest

 

目前在Spazio Rossana Orlandi 展覽的設計師,除了大家所熟知的 Nacho Carbonell 之外,另一組設計師則是剛得到 Dezeen  Inside awards 的JamesPlumb。

得獎的作品是位於倫敦著名的時尚區Shoreditch的Hostem男裝品牌店,販賣的是High End 的設計師服飾,店內的風格是有點陰鬱甚至有些頹廢的。古舊的木板地面,瑞典亞麻布佈置的墻壁和天花,粗曠的金屬衣架,還有那些像是從舊貨市場買來的傢具,其實這裡看起來更像一個自然的家。JamesPlumb將這些古舊的東西組合在一起,營造出一個獨特的,優雅安靜的內部空間。

 JamesPlumb 是非常有趣的設計雙人組合,由藝術背景出身的 James Russell 和 Hannah Plumb 所組成。她們的風格融合了自然粗糙的美感與一種停滯寧靜的氣氛,我認為是Rustic Modern 風格的一種展現,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當代設計回歸自然儉樸的趨勢。

=> JamesPlumb

=> Dezeen Inside Award


chiah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ource: ligne-roset.com.tw via Chia on Pinterest

冷漠的帥氣!

偶然在 Ligne Roset 門市翻型錄的時候發現的,今年由法國知名建築師 Jean Nouvel 所設計,簡單到極致,看到的那一瞬間,真的很想笑出來,整體的造型很像建築師常用來作模型的泡棉,但又散發出迷人的趣味性。 相較於Jasper Morrison 或是深澤直人等設計師,這樣的極簡設計帶有另一種粗礦的感覺,想像以現象學的直觀方式來討論這張椅子,就會延伸出許多有趣的觀點。 

老實說我認為這樣子的椅子極不討喜,因為你很難說出,他有什麼風格,有什麼特色,居家要如何搭配。但其實正因為這樣空無極簡的特性,在空間的搭配上反而非常隨意,可以配古典,可以配現代,也許當不了稱頭的主沙發,但是你要搬去哪裡都可以,無論是書房 主臥室 甚至走道的一角都很搭。 我喜歡這樣清脆透明的感覺,我認為是非常適合專業人士的椅子 

 


chiah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來戶外家具發展的越趨成熟,不論是Dedon、 B&B 或是最近非常活耀的Kettal,都非常的努力再耕耘這一塊, 尺寸更大的沙發、躺椅和獨立小屋,帶來更為舒適愜意、貼近自然的新生活概念。

上圖是由Hella Jongerius 為Kettal 所設計的單人躺椅 Bob ,雖然我並不喜歡她替Vitra 所設計的Polder Sofa ,但是我相當喜歡這次的設計,Hella Jongerius 利用其出色的色彩品味,在座椅不同的部份用上不同的顏色,在結構上使用戶外家具常用的輕巧的鋁金屬,帶出座椅溫暖的一面,跨越了戶外家具的局限。

=> Kettal

=> Loft 29 可以買到


chiah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26ab5b3883bd29df35eafb43a1cf21e.jpg

 

 

我心目中最欣賞的設計師之ㄧ Vincent Van Duysen 

掙扎許久 終於入手~

儉約 工業! 


chiah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245b263b55489f372aa19fe09f1008f.jpg
G star Raw 聯名推出的限量版 

2. Serge Mouille (Serge Mouille ) 五支的壁燈型是我認為最好看的

3. Result / Revolt by Friso Kramer  (Ahrend) 造型優美

4. One by Konstantin Grcic (Magis) 實用好看的金屬椅

5. Standard by Jean prouve' (Vitra) 最普及的工業椅

6. Table B by Konstantin Grcic (BD)上圖

7. Plopp by Oskar Zieta (Hay/Zieta) 利用氣壓科技創新的鋼板椅

9. GRAS by Bernard Albin (GRAS)經典的工業檯燈 

10.  Bestlite by Robert Dudley Best (Bestlite)

chiah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在米蘭展Moroso 推出的 Paper Plane 相當吸引大眾的注意,設計師Doshi Levien之前也為Cappellini 設計了另一張CAPO,也有非常類似的感覺。

Doshi Levien 由來自蘇格蘭的Jonathan Levien和印度的Nipa Doshi組成,同樣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兩人,既是設計工作上的夥伴,也是夫妻。

它們的作品將印度豐富的視覺和素材,與英國工業化的設計相互融合,相異的文化背景在他們的作品上激盪出獨特的風格,最著名的作品為替Moroso 所設計的 "My Beautiful Backside",此沙發同時獲得Wallpaper Design Awards 2009的最佳沙發。Doshi Levien象徵了當代文化的融合,藉由不間斷出色的作品,持續探索著工業設計和工藝的新可能性。


chiah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化的消費文化的風行在當代已經不是新鮮的概念了 ,Agnes b 在台灣開設的咖啡店多的跟星巴克一樣,這樣的想法與創意其實在前幾年還非常的新鮮,但短短的時間內就蔓延到全世界,不得不讚嘆這些大企業的行銷能力。但如果仔細思考這種國際品牌的價值,與所創造的產品,對於在地台灣人的生活型態,似乎並不值得一般人趨之若鶩,但台灣自己的咖啡店的卻又只能停在85度C與怡客咖啡的水平。又如UNIQLO 與 ZARA 的風行,台灣卻找不到能夠取代無印良品的品牌。

反過來觀察當代台灣的室內設計環境,工藝技巧與科技其實相當成熟。百貨公司裡的Chanel Hermes 的專櫃林立,一般人也可以在百貨公司買到許多國外的名牌家具,但在室內設計的創新的價值上,當代台灣的室內設計師卻交了白卷,主流雜誌與網路的資訊管道,大部分的版面以被滿滿的置入性行銷所佔滿, 借著極簡主義的口號,訴說著北歐、義大利的故事, 一味的追求世界流行趨勢,但卻無法解釋這些設計如何與我們發生關係。 當代的室內設計師 ,不是忙於模仿上一代的風格,就是不斷的引進紐約或是巴黎的視野。 上一代的設計大師,雖然擁有相當厲害的設計實力,但反而更壓制了新生代的發揮空間 ,對於開創未來風格,也是力有未逮。當代的室內設計流於同質化、單一化,缺乏設計上多樣性與開創性,主流設計公司與工程公司往往求新、求表面乾淨,忽略了歷史價值與人的身心健康。 

在作品的曝光上,舊有的雜誌媒體,已成名的大師所佔據,新一代的設計師少有發揮的空間。雜誌上的作品已經可以歸類成許多全球化的速食風格。設計上失去了尊重地方性的設計考量, 當代台灣的設計,應該有許許多多的面向值得我們去思考與開發。當代的主流理應是簡單與在地的人文設計,全球化的思考與設計的訓練,必須融入因地制宜的設計, 畢竟室內設計不同於工業設計。室內設計是高度客製化的,是為台灣的在地業主所建造的,這是當代設計師必須要思考的課題。

借鏡日本,日本的30~40歲世代的年輕設計師早已出頭,藤本壯介、 佐藤大 早已是享譽國際的設計師。~我們到底缺少什麼? 到底又是哪個環節出了錯?

其實仔細觀察,大學中擁有室內科系或是家具科系的學校非常少,一般的設計師缺乏室內設計該有的訓練。家具設計師  工業設計師全都一窩蜂去開發所謂的文創產品,希望能在量產化的領域裡賺到錢,但是真正能夠量產的似乎只有筆型技電腦與3C周邊產品.....

當代多樣化、 全球化的設計文化,有其時代的意義與價值,但是設計師也不該只是把所有的國外的資訊與設計,沒有選擇的一蓋接收,馬上抄襲, 我相信設計美學其實已經深入台灣一般人的生活中,台灣人願意也消費的起好的設計 ,我們擁有良好的工法與材料,今日台灣的室內設計與家具設計,必須走出全球化大量工業化生產的迷思,走出台灣自己的經典道路,也希望一般的民眾能夠願意消費台灣自己的設計產品,共同創造這個屬於自已時代的經典。

 


chiah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ource: onemetal.com via Chia on Pinterest

 

Hey Metallica ! This is what a real heavy metal album sounds like!~


chiah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SPR
=> Monntana
=> Sandermulder 
=> Zieta
=> Decode
=> Moormann


chiah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