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消費文化的風行在當代已經不是新鮮的概念了 ,Agnes b 在台灣開設的咖啡店多的跟星巴克一樣,這樣的想法與創意其實在前幾年還非常的新鮮,但短短的時間內就蔓延到全世界,不得不讚嘆這些大企業的行銷能力。但如果仔細思考這種國際品牌的價值,與所創造的產品,對於在地台灣人的生活型態,似乎並不值得一般人趨之若鶩,但台灣自己的咖啡店的卻又只能停在85度C與怡客咖啡的水平。又如UNIQLO 與 ZARA 的風行,台灣卻找不到能夠取代無印良品的品牌。

反過來觀察當代台灣的室內設計環境,工藝技巧與科技其實相當成熟。百貨公司裡的Chanel Hermes 的專櫃林立,一般人也可以在百貨公司買到許多國外的名牌家具,但在室內設計的創新的價值上,當代台灣的室內設計師卻交了白卷,主流雜誌與網路的資訊管道,大部分的版面以被滿滿的置入性行銷所佔滿, 借著極簡主義的口號,訴說著北歐、義大利的故事, 一味的追求世界流行趨勢,但卻無法解釋這些設計如何與我們發生關係。 當代的室內設計師 ,不是忙於模仿上一代的風格,就是不斷的引進紐約或是巴黎的視野。 上一代的設計大師,雖然擁有相當厲害的設計實力,但反而更壓制了新生代的發揮空間 ,對於開創未來風格,也是力有未逮。當代的室內設計流於同質化、單一化,缺乏設計上多樣性與開創性,主流設計公司與工程公司往往求新、求表面乾淨,忽略了歷史價值與人的身心健康。 

在作品的曝光上,舊有的雜誌媒體,已成名的大師所佔據,新一代的設計師少有發揮的空間。雜誌上的作品已經可以歸類成許多全球化的速食風格。設計上失去了尊重地方性的設計考量, 當代台灣的設計,應該有許許多多的面向值得我們去思考與開發。當代的主流理應是簡單與在地的人文設計,全球化的思考與設計的訓練,必須融入因地制宜的設計, 畢竟室內設計不同於工業設計。室內設計是高度客製化的,是為台灣的在地業主所建造的,這是當代設計師必須要思考的課題。

借鏡日本,日本的30~40歲世代的年輕設計師早已出頭,藤本壯介、 佐藤大 早已是享譽國際的設計師。~我們到底缺少什麼? 到底又是哪個環節出了錯?

其實仔細觀察,大學中擁有室內科系或是家具科系的學校非常少,一般的設計師缺乏室內設計該有的訓練。家具設計師  工業設計師全都一窩蜂去開發所謂的文創產品,希望能在量產化的領域裡賺到錢,但是真正能夠量產的似乎只有筆型技電腦與3C周邊產品.....

當代多樣化、 全球化的設計文化,有其時代的意義與價值,但是設計師也不該只是把所有的國外的資訊與設計,沒有選擇的一蓋接收,馬上抄襲, 我相信設計美學其實已經深入台灣一般人的生活中,台灣人願意也消費的起好的設計 ,我們擁有良好的工法與材料,今日台灣的室內設計與家具設計,必須走出全球化大量工業化生產的迷思,走出台灣自己的經典道路,也希望一般的民眾能夠願意消費台灣自己的設計產品,共同創造這個屬於自已時代的經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ah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