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網路社群! Social Trend (66)
- Nov 24 Fri 2006 03:18
Tivo is my world.
- Nov 11 Sat 2006 07:06
[Gadget]夢機器 (六)Sling + Tivo
- Oct 10 Tue 2006 04:27
Google + Youtube
Google Has Acquired YouTube
亦在同一天,YouTube與Google兩家公司同時宣布和CBS、新力博德曼音樂、環球音樂集團、華納音樂集團等結盟,允許YouTube及Google影音內容使用者免費收看其音樂錄影帶與其他媒體內容,廣告內容將與影音內容網站及內容著作權擁有者共同分享。
-----
- Sep 27 Wed 2006 11:36
瑤瑤 VS The lonely girl 15
- Sep 23 Sat 2006 07:16
實用的Web 2.0 網站
實用的Web 2.0 網站
1.Google (gmail)
2.Netvibes
3.Blog
4.Pandora (Fine tune)
- Sep 21 Thu 2006 03:08
台灣文化人還有春天嗎?
台灣文化人還有春天嗎?
2006/07/18
【文/張典婉】
四月分的台灣,剛過完36度的清明節,北京的春天,綠葉剛冒新芽,晚上走在街頭不時捲起狂風沙,遠遠吹來蒙古的沙塵暴,一抬頭,有時還會飄雪。
- Sep 20 Wed 2006 08:04
Social Engineer - 情報社會與社會工程
情報社會
做生意 搞政治 偵查犯罪,其實都需要做情報網的工作,如何打好情報戰 ,,最重要的是誰能夠擁有比較好的後台 (信用 人際關係) 。
社會工程學
操控電腦使用者而非電腦本身的手法被稱爲「社會工程學」(social engineering)。在許多案例當中,它是駭客作案的關鍵,而且在病毒攻擊行動中擔任要角,詐騙電話即是屬於此類。
從Social Engineering 衍伸的是到對於各式各樣情報的操縱,有技巧的詐騙, 這些技巧可以拿來作為正義的手段也可以拿來非法運用。在在GITS 裡 是網路 。
- Sep 20 Wed 2006 01:40
To live is to gank
什麼 一對一?
有沒有搞錯? 那不過是強者欺負弱者的謊言. 社會上的每一種競爭 都不是平等的. 一對一也是不代表平等. 鬥爭就是必須用各種方法解決. 以最少的代價換取敵人最大的傷亡. 正義與公理 . 都是相對的. 也沒有標準答案的.
Gank is also used in relation to Player vs. Player games where a group of 2 or more people gang up and kill another player, especially if they have an unfair advantage over the person being killed, and is an abbreviation for Gang Kill. Popularised by the MMORPG Ultima Online, it is now often used in any situation where the person being killed is at a significant disadvantage to the person killing, as in "That jerk just ganked me!".
- Sep 15 Fri 2006 07:49
媒體暴力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媒體噪音
- Sep 13 Wed 2006 12:44
Ipod ipod games?
9 12 號 apple 公佈了 一些新的服務與新的Ipod,重點是 Itune 將提供販賣Video的服務 ,Steve Jobs 曾經說過:消費者喜歡買音樂,但是只租錄影帶 ,不過這確實對 video 的發行產生了很大的變數 。
想想台灣市場,其實是被這些高科技 壓迫的有點辛苦,我們的市場已經夠小的了,還要分化成許多銷售管道,就例如書店好了,網路購書 在台灣永遠也不可能達到向amazon 的銷售量,卻又不得不存在,這樣得存在又分化了實體書店的營業,真是很辛苦
比較有趣的是有ipod game 專區,乾脆做強一點直接跟 PSP拼了好了。
- Sep 08 Fri 2006 02:32
Writely : 線上的Word
我想這是一個未來應用軟體必然發展的趨勢,理想的狀況是,我只要一個簡單的人機界面(個人化的),所有的應用程式與資料都可以在網路上,很方便不用提著手提電腦,只要攜帶一個小型的人機界面,你可以上咖啡廳上班,去咖啡廳寫作
Writely
-----
- Sep 06 Wed 2006 05:05
Current TV
- Aug 13 Sun 2006 03:33
Sony- My life online
- May 01 Mon 2006 08:42
Your Ultimate Guide to Online Video
What do you want to watch?
The answer used to depend on limits -- what day it was, what time it was, what channels you got. A handy little thing called “TV Guide“ laid it all out. Television was a one-way medium - big broadcasters pushing content into our living rooms at a specific time and place.
Not anymore. Online video has arrived, unleashed from the networks, cable companies, and media giants. Thanks to growing bandwidth, easy access to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and cheap storage, it's exploding all around us and becoming a very real, very different way to experience news and entertainment.
Ultimate Guide to Online VideoYouTube>Flickr
What's the different between Youtube and a movie?
- Apr 29 Sat 2006 11:20
Wal-marts Wikipedia War
Walmart page on wikepdia
Wal mart 在美國是相當大的連鎖超市,也令人詬病,這篇文章在探討,Wal mart 在wikipedia 的 頁面被鎖住,因為觀點太為偏頗(缺乏criticism) ,不知是否Walmart 雇人來改或是其他原因
Walmart in Wikipedia
- Apr 26 Wed 2006 09:24
My space storm and cyworld
Myspace.com 得崛起很詭異,其實跟Friendster差不多,但是把主力放在音樂,從一開始的以音樂社群為主快速得發展,到現在得小本生意經營,似乎越來越舉足輕重,似幾乎所有美國的非主流音樂團體,都一定有 Myspace ,以前的唱片工業的霸權以在經過這些Napster Itune Myspac 的一波波衝擊下,似乎已經嚴重瓦解。
現在電影工業也正在變化中,這是某位同學的論文網站
以前人們到facebook.com結交朋友,到match.com尋找約會對象, 去amazon.com挑選新唱片,到american online交流最新的資訊,Tom Anderson當初的想法就是把一個交友網站拓展成為一個一站式的綜合網站,汲取眾家所長,把所有對年輕人有吸引力的因素融為一爐:美國在線對 即時短消息的巨大容量,Craigslist.com的分類系統,evite.com的人際邀請模式,以及match.com方便約會的用戶檔案模式。現在統統變成了myspace。 個人網頁通常帶著花俏的圖案點綴、酷炫照片,襯以嘈雜的音樂。 MySpace還有一項很受歡迎的特點,即個人可編排好友圖庫。透過好友的照片,可連結至其網頁。許多學生將個人好友數量之多寡視為身份地位的象徵。
- Apr 26 Wed 2006 02:02
Your paper can be ....randomly Generated .....
SCIgen - An Automatic CS Paper Generator
Did they cheat anyone ? I don't know. It's interesting. but that's pretty much it.
- Apr 20 Thu 2006 03:55
Rule of 150
在Social networking 的領域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叫做 rule of 150,用白話文來說,就是一個緊密的社群的上限,只有150人,超過這個上限,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會不足,也就是說,今天一個團體超過150 人以上,就不見得每個人的都認識所有的人,也就容易發生小團體,與許多問題。
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說明了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該理論來自 1967年哈哈佛大學 的心理學授 Stanley Milgram 想要描繪一個連結人與社區的人際連繫網而做過一次連鎖信實驗。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不過通常 這些聯繫到了第四層就斷了。
數學解釋 若每個人平均認識260人,其六度就是2606 =1,188,137,600,000。消除一些節點重覆,那也幾乎覆蓋了整個地球人口若干多多倍。 公式可以進一步抽象成:n=log(N)/log(W),其中n表示覆雜度,N表示人的總數,W表示每個人的聯繫寬度。
- Apr 02 Sun 2006 08:45
The video future
Google Video 現在已經可以自動牌Playlist !!這樣跟Pandora 一樣,他可以藉由你所選的Video,分析其中的基因(through tags?),找尋下一個你想看的Video,而且所有的東西都是在real time 的環境下,過去電視單向度的東西單方面收視的觀念已經不足以符合現代人吸收知識與享樂的要求
不過再來的問題是,人們如何快速升產內容 作品 ,拍一個電影太久,這個環境正是Machinina( like WOW , Halo as engines, but you know they are not great )發展得絕佳環境,雖然他們現在還不容易使用,但是如果Will Right ’SPORE" 核心程式可以普及,所謂玩家創造內容(User Created Content)可以落實,我們就可以快速生產內容.
Isn't this the land that we all chase for decades? A place that great music, images , videos intergrated together where your ideas and dreams come true and shared by every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