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面對這個時代最佳的工作方式? 是名師帶著幾個學徒 還是 團體作戰?
參考資料~
graf
主要是以室內設計師服部滋樹、傢俱職人荒西浩人、藝術家豐嶋秀樹、產品設計師松井貴、木工野澤裕樹這六人為主,所組成的工作室。
=> graf
Truck Furniture
集裁切、組裝、販賣為一體的家具工作所,買家具還可以看到家具成型、拼裝的過程,以保留原始木材風味的方式來製作家具,一般家具店會淘汰的材料變成特色,家具像被時間施了魔法般,有著難以取代的懷舊感,而且用起來反而更輕鬆,非名牌家具的素人之作。
=> Truck furniture
chiah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Andree Putman 的作品裡面常可以見到非常簡潔又經典的椅子,設計師是法國建築師 Robert Mallet-Stevens,年代非常久遠的設計(1928)
chiah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bjectified》是由 Gary Hustwit 繼《Helvetica》之後所執導的設計紀錄片。 經由採訪著名設計師來表達當代工業設計的思考方式,讓一般人能從這部紀錄片設計師得知設計師是如何想;學習設計的人則能從這部紀錄片重新思考設計的意義,且不忘對設計的熱情。《Objectified》表達出的設計思想簡明易懂,意涵卻深刻,相當值得看。
影片裡面有相當多的當代第一線設計師例如 ....
Ronan & Erwan Bouroullec (Paris) 才華洋溢的法國兄弟檔
Naoto Fukasawa (Tokyo) 日本極簡工業設計大師
Jonathan Ive (Apple, California) APPLE的幕後工業設計師
Marc Newson (London/Paris) 成名以久的未來派設計師
Dieter Rams (Kronberg, Germany) 以前操刀Braun的老牌設計大師
Karim Rashid (New York) 超前衛 粉紅設計師
chiah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iso Kramer 所設計的椅子 新版由 Ahrend 所發行。
我非非非常想要的椅子,可惜對家具店來說,是叫好不叫座的東西,想賣但是不敢進~
=> 舊版
chiah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ㄜ Zakk 被Fire 了....
主打歌Let me hear you scream, 相當不錯,有古風又熱血!
=> Official Myspace
chiah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pad 絕對無法替代筆記型電腦,或是其他多功能的手機,它並不能做到許多其他電腦平台所能做的事;但是透過輕薄短小,優良的觸控螢幕及介面,加上適切的規格與良好的畫質,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成為更生活化的平台。以我實際的使用經驗,ipad 具有閱讀平台的功能,比電子書更具威力,我已經非常習慣在上面閱讀例如網頁或是資料,PDF 變成是非常Powerful 的文件格式,甚至比網頁還要好(因為有類似書本翻頁的功能)。崁入式的多媒體文件也相當震撼(例如 Wired 雜誌),更大的好處在於以後源源不絕的軟體可能性。對於一般人來說,不一定需要手提電腦,其實有一台Ipad就夠了,一般商務人士則還是得買Ipad,因為做成作品集的效果實在太好,方便性也非常強,我非常看好這樣的平台 。
雖然還有很多地方尚待改進,但我認為這將是未來個人電腦的雛型,甚至會比Ipod,Iphone 引起更大的革命。
某個程度上來說,目前因為沒有中文環境(沒中文輸入與中文軟體),反而強迫我閱讀國外的資訊,感覺資訊接受的範圍變廣了,不知道是不是錯覺。
最近裝了Pulse Reader 以後整個覺得資訊過量,很焦慮.....
chiah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概念來自於幾年前用電腦所做的圖像~
燒製後的成品 ~
chiah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incent Van Duysen 並不是設計界的新人,他所設計的獨棟房子與家具產量相當多(B&B~)。風格上他的作品極為簡單,如同極簡大師 John Pawson 和 David Chipperfield 一般的極簡主義的感覺,但是在材質與細節上有著卓越的品味,品質也非常高。
Vincent Van Duysen 1962 年出生於比利時 Lokeren,1985 年畢業於 HIGHER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SINT-LUCAS,這幾年他的設計才比較浮上檯面,原因是在材料的選擇與細節的設計上,符合時下 High texture 的主流風格,透過粗況的質感,表達一種平凡生活家的態度。
我手邊有一本作品集,Thames & Hudson (May 1, 2010) 於 2010 年為 Van Duysen 出版的同名個人作品輯,Vincent Van Duysen: Complete Works,序言也是目前的當紅設計師Isle Crawford (前Elle Decoration 總編輯)所寫,標題即是 " Material Man"。在他早年的作品集中 Alessandro Rocca 為他寫的一篇序言" The Modern Style of Vincent Van Duysen",以Gertrude Stein 寫過的一句名言 "A rose is a rose" 來比喻 Vincent Van Duysen 的設計風格--" A staircase is a staircase, a window is a window, nothing more or nothing less"
=> Vincent Van Duysen
chiah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雖然說有些設計相當的經典,但是當設計產品過度的被行銷,變成是品味的象徵,或是所謂的基本配件,就失去了設計原本的味道。設計產品應該是多樣的,有個性的,每個人應該都有自己的選擇,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流行或時尚,要買前先考慮一下是不是真的適合你,而不要只是因為價格或是流行而買。
1. Y chair (Carl Hansen and Son) 人一生都應該擁有一件Hans Wegner 的椅子,作為北歐木工家具的濫觴,Y chair 雖然並不貴, 但是實在太過普遍,行銷也做的太誇張,也有不少的仿冒品,屬於代理商躺著賺的系列。
2. Masters (Kartell) .... 很抱歉我要說,Kartell這種東西也敢拿出來賣,雖然概念很有趣,但是這僅止於概念而已,量產品還是有很多其他的面向要考量,例如材料 機能,時代意義,雖然是 Philippe Starck,但這種學生練習作品,要大眾買單,實在是過分了點,聽說在台灣賣的還不錯,只能說,大家太注重設計產品浮誇的表面價值,真是造孽的設計產品。
3. Horse Lamp (Moooi) 雖然有藝術品的氣勢,創意也十足,但終究是工業設計產品,雖然價格還ok,但是室內空間很難搭配之外,想到別人家也有跟你一樣的一頭馬.......,以台灣住家的空間而言,想要換個擺飾,這麼大一頭是要放去哪裡,家裡很大很有錢的,放這隻太廉價了,不如去買個藝術品。
4. Egg Chair 家具廠商最愛賣的東西,知名度高 單價也高,賣一個就賺翻了,但除非是特別版,不然我覺得只是一味的跟隨市場潮流,看不出擁有者的品味。
5. Random (Moooi) 雖然仿冒並不多,但是當商品可以賣到PChome 樂天,........ 你就知道這實在太過普遍了,也是屬於代理商躺著賺的系列。
6. Arco (Flos) 這是一個意義大過於實用的東西,雖然是經典中的經典,也是百搭的設計產品,但正因為如此,也很難展現買主的設計品味,同時仿冒品實在太多 ~
7. Josephine (Metalarte) 雖然說Jaime Hayon 作品非常精采也相當時尚,但也正因為如此,在商空中常被使用,但幾乎都是仿冒品,比真的還多。
chiah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非常有魅力的新專輯,曾經身為Nu Metal 的旗手,在這幾年的蟄伏之下,歷練出新的創造力,
相當不錯。
SevenDust Myspace
chiah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